新聞採訪
2021/11/01

惡性腫瘤蕈狀傷口

撰文者 黃晴雯 護理長

惡性腫瘤蕈狀傷口係因癌細胞快速生長破壞皮膚及鄰近組織結構,形成深層壞死性潰瘍或突起性結節,外型酷似花椰菜潰瘍傷口,會侵犯微血管或淋巴管,使得血管組織間隙壓力增加,周邊組織血流因受壓迫,造成周邊組織缺血、缺氧及壞死,誘發惡臭、大量分泌物、出血及疼痛問題。這類蕈狀傷口有別於一般傷口,改善程度與所罹患疾病的病程發展及接受化放療效果程度而影響。

傷口特性

惡臭:因為組織缺氧及營養,組織壞死形成黑棕色皮革狀傷口,而壞死組織暴露在空氣中加上大量滲出液,容易成為細菌溫床,若合併感染、自我分解壞死組織及瘻管形成,最終的代謝產物、腐胺、屍胺、易發揮短鍊脂肪酸而形成刺激、難聞的惡臭味道。

大量分泌物:由於癌細胞快速生長侵犯微血管或是淋巴管,使得血管外組織間隙壓力增加,周邊組織受壓迫血流受阻,加上發炎反應導致血管擴張及通透性增加,於是傷口滲液量也會增加。

出血:腫瘤細胞生長快速,影響細胞外液的酸鹼值、干擾凝血機制及血管阻塞,引發壞疽性、腐肉及脆弱性惡性蕈狀傷口,加上癌症病人本身血小板功能下降、組織間隙壓力增加、癌細胞侵蝕血管組織,會出現自發性出血,及病人接受放射線治療使得組織形成壞疽及腐肉,導致傷口床更容易出血。

疼痛:根據文獻指出癌症惡性腫瘤蕈狀傷口病人約有55%95%經歷傷口疼痛衝擊,當腫瘤細胞壓迫傷口床組織、或侵襲傷口床周邊血管及神經,此為神經受損引發之神經性疼痛。因表淺傷口床暴露空氣中,其疼痛感受是來自於神經末梢的刺激,稱之為感受傷害的疼痛。此外,疼痛也可能來自不適切的傷口照護處置過程,如無系統性疼痛評估工具、疼痛藥物無法緩解疼痛、乾燥的傷口床、採用具黏性傷口敷料,及在移除傷口敷料時所引發的疼痛感受或是不適當的傷口清洗技巧等。

如何照護

惡臭、大量分泌物、出血及疼痛是惡性腫瘤蕈狀傷口的特性,在照護上以減輕這些不適狀況為處理原則:

惡臭:對於傷口引起的惡臭,常是病患在意也最困擾的問題,處置策略為清潔、適度小心移除壞死組織、抗生素及敷料使用。首先,清潔非常重要:可以生理食鹽水輕輕沖洗,以移除傷口上鬆散及腐壞組織。清創:建議用水凝膠使其產生自溶性擴創以清除局部化膿組織及痂皮,使用時須注意滲液過多造成浸潤問題。抗生素使用可降低細菌引起的惡臭味,臨床最常用0.8% Metronidazole gel塗抹於清潔後的傷口。

大量分泌物:如果病患需要工作外出,沒有做好保護則容易造成分泌物外滲,所以也是很令人困擾的問題。建議分泌滲液量多時可以使用吸收滲液效果佳的敷料。例如不沾黏高吸收泡棉敷料(anti-adhesion superabsorbent Foam dressing)、親水性纖維敷料(Hydrofiber) 、海藻膠敷料(Alginate dressing)、不沾黏性傷口接觸膜敷料(Non adherent wound contact layers)合併第二層敷料使用,來吸收及容納滲出液的量。當傷口滲液量較少或乾的時候可以使用保護避免沾黏的敷料。使用適當的敷料對患者在照護上及生活品質上有一定程度的維護與效益。

此外,除了處置傷口,傷口周圍的皮膚也必須使用保護性噴劑,避免造成皮膚因滲液引起的浸潤。

出血:處理傷口時必須要非常小心包含在移除敷料紗布時,可使用除膠劑或使用凡士林塗抹移除,可降低出血的機率。在清潔傷口時也必須動作輕柔,如碰到出血狀況時可以輕壓止血或者緊急必要時可使用1:1000 adrenaline進行止血,但其血管收縮之機轉可能使傷口床面臨缺血及壞死狀況,故使用時應謹慎小心。

疼痛:評估疼痛原因,在居家照護時動作要輕柔,可以使用溫生理食鹽水輕柔清潔傷口,避免因冷造成刺激誘發疼痛不適的感覺,也需要小心移除紗布或敷料,必要時依醫囑可換藥前服用止痛藥。

案例分享

古先生60鼻咽癌,因癌症細胞引起左側腋下惡性腫瘤蕈狀傷口,大量滲液及惡臭,且容易出血,尤其在工作時容易滲濕衣服,影響生活及社交,讓古先生非常困擾。透過依照上述的照護原則,古先生的傷口漸漸改善,傷口因治療加上適當的照護漸漸縮合,滲液減少,惡臭不再,目前仍進步中。

 

結論

惡性腫瘤蕈狀傷口為臨床上較特殊且不癒合傷口,對患者的生活品質也有較大的影響,溫和的清潔傷口,皮膚保護,以及使用適當的敷料幫助,加上時間的耐心照護,惡性腫瘤蕈狀傷口也能有高品質的治療。

X